直接​前往​內容

Hero_Desktop@2x.jpg

一​站式​控管​中心:​Google 帳戶

Stephan Micklit​z ​和​ Jan Hannemann ​花費​多年​時間​開發​相關​工具,​讓​使用​者​可​決定​哪些​資料​可以​提供​給 Google,​哪些​則​只有​自己​能夠​存取

分享

當 ​Stephan Micklitz​ 告訴​別人​自己​任職於​ Google​ ​時,​對​方​往​往會問:​「你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資料?」​對​此​他​表示:​「資料​可以​讓​ Google ​產品​更​加貼​近你​的​需求,​例如​以​適當​的​語言​提供​搜尋​結果,​或​是​建議​需時​最短​的​返家​路線。​但​我​總​是​會​提醒​對方,​你​可以​選擇​ Google ​儲存​資料​的​方式,​並​決定​是否​要​讓​ Google ​利用​這些​資料,​在​自家​產品​中​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服務。​對方通常​要親​自見識​我​所​說​的​控制​項​後​才​會​相信​我!」

「我們​想讓​這​項​服務​貼近​使用​者​的​個人​需求,​並​讓​版面​配置​更清楚​明瞭。​」

Jan Hannemann

.

Micklit​z ​從​ 200​7 年​起​便​任​職於​ Google,​他​是​最早​加入​ Google​ 慕尼黑團隊​的​員工​之​一,​且​很​快​就​成為​線​上​安全性​和​資料​隱私​相關​計畫​的​領導​者。​自 201​0 ​年​起,​Micklitz ​負責​主導​了​幾​項​重大​ Google ​產品​的​全球​開發​作業,​目的​是​要​加強​線​上​安全性​和​隱私​防護。​對於​ Google ​在​ 2​00​8​ 年​將​這​個​部門​的​總部​設​在​德國,​他​認為​這​是​明智​之舉。​Micklitz ​回​憶道:​「Google​ ​當​時​想​在​隱私權​議題​討論​熱度​最高​的​地方​設立據​點。​」

自此​之後,​發生​了​許多​事,​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 ​在​ 2​01​8 年​ 5​ 月​ 25 日​生效。​GDPR ​規範​了​個人​資料​的​使用​與​儲存​行為。​Micklit​z ​記得​在​ 2​01​6​ 年​與​同事​首次​閱讀法​條​內容​的​情形,​他​表示:​「Google​ ​當時​已​推出​的​許多​控制​項​和​工具​皆​符合​ GDPR ​的​規定,​但​我們​顯然​還​有​待​努力​的​部分。​」​現在​他​要​陪​我​走進​會議室,​與​他​的​同事​ Jan Hannemann ​碰面。

Privacy and security@2x.jpg

工程​總監 ​Stephan Micklit​z ​(左)​ ​負責​處理​全球​ Google ​的​隱私權​與​安全性​問題。​他​於​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攻讀​電腦​科學,​並​從​ 200​7​ 年​下​半​年​起於​ Google​ 慕尼​黑辦公室​服務。

.

Google ​在​ 2​00​9​ 年​推出​自家​第一​個​資料​隱​私權​工具:​Google ​資訊​主頁。​這​項​工具​是​由​ Micklit​z ​和​他​的​團隊​負責​開發,​且​多​年​來​還​新​增了​其他​功能。​自 201​3 ​年​起,​使用​者​就​能​透過閒置​帳戶​管理​工具管理​自己​在​ Google ​服務​中​的​數位​遺產;201​4​ 年,​Google ​新增​了安全​檢查功能,​接著​在​ 2​01​5​ 年​推出隱私權​檢查功能。​這些​新工​具​可​逐步​引導​使用​者​檢查​自己​的​資料​隱​私權​和​安全性​設定。

201​5​ 年​推出​的​「我​的​帳戶」​整合​了​所有​ Google ​服務。​使用​者​首次​可​透過​一​站式​控管​中心​查​看​ Google ​儲存​的​個人​資料、​自行​決定​要​刪除​的​資訊,​以及​關閉會​儲存​資料​和​追蹤線​上​活動​的​功能。​使用​者​還​可​選擇​停用​個人化​廣告。​「我​的​帳戶」​在​推出​後​持續​加入​新功能,​且​不斷​經過​改善。

「我們​必須​讓​每​個​使用​者​都​能​選擇​ Google​ ​可​保存​的​資訊。​」

Stephan Micklitz

.

201​8 年​ 6​ 月,​這​項​服務​經過​改版,​「我​的​帳戶」​也​更​名​為​「Google 帳戶」。​除了​ Stephan Micklitz,​產品​經理​ Jan Hannemann ​也​負責​進行​這​項​改良​計畫。​Hannemann 是​電腦​科學​博士,​並​從​ 201​3 年​起​任​職於​ Google ​的​慕尼​黑辦公室。​他​不僅​協助​打造​「我​的​帳戶」,​且​至今​仍​負責​改善​「Google ​帳戶」​服務。​他​的​同事​甚至​為​他​取​了​「Google 帳戶​先生」​的​綽號。

Hannemann ​使用​他​的​智慧​型​手機​說明​ ​Google ​帳戶​的​新​設計:​「我們​想讓​這​項​服務​貼近​使用​者​的​個人​需求,​並​讓​版面​配置​更清楚​明瞭,​尤其​要​為​螢幕​較​小​的​行動​裝置​使用​者​進行​改善。​」​Stephan Micklitz ​拿起​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並​開啟​應​用​程式​進行​解釋:​「當我​執行​這​項​服務​時,​軟體會​提供​一些​選項,​例如​讓​我​選擇​進行​安全​檢查。​在​這​裡,​我​很​快​就​能​瞭解​ Google ​是否​建議​了​有助​提升​ Google ​帳戶​安全性​的​方法。​」

Micklitz and Hannemann@2x.jpg

Jan Hannemann ​(左)​ 是​「Google ​帳戶」​(舊稱​「我​的​帳戶」​)​ ​的​產品​經理。​這​項​服務​是​一​站式​控管​中心,​可​讓​使用​者​檢查​自己​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權​設定。

.

Google​ 會​透過​問卷​調查,​瞭解​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利用​個別​服務​的​情形,​以及​使用​者​的​普遍​態度,​而​ Micklit​z ​和​ Hanneman​n ​的​產品​開發​作業​有​很​大​一​部分​是​奠基於​這​類​問卷​調查​的​結果。​Hannemann ​指出:​「對於​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交由​他​人​使用,​歐洲​人 ​(尤其​是​德國人)​ ​往​往​比​美國人​更​容易​抱持​懷​疑​態度。​那​當然​和​我們​的​歷史​有關。​」​並​非​所有​使用​者​都​反對​讓​ Google ​儲存​自己​的​資料。​Hannemann ​表示:​「智慧型​手機​可以​提醒​使用​者​該​前往​機場​了,​有些​人​認為​這​類​功能​相當​實用。​有些​人​則​喜歡​自動​完成​功能,​覺得​讓​搜尋​引擎​預測​搜尋​字詞​的​剩餘​部分​很​方便。​但​如要​享有​這些​功能​和​許多​其他​功能,​使用​者​必須​允許 Google ​使用​他們​的​資料,​才​能​在​自家​產品​中​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服務。​」

Stephan Micklit​z ​指出,​不可能​有​一體​適用​的​隱私權​解決​方案。​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隱私權​需求​都​不盡​相同,​且​使用者​的​需求​會​隨​時間​改變。​他​表示:​「我們​必須​讓​每​個​使用​者​都​能​選擇​ Google​ ​可​保存​的​資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會​持續​改善​相關​工具。​」

.

相片​提供​者:​Conny Mirbach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