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匯出自己的資料
想將個人資料下載到電腦上,或是轉移到其他供應商的服務中?這些需求都能透過 Google 匯出功能辦到!Google 的 Stephan Micklitz 和 Greg Fair 將我們解說
Micklitz 和 Fair 先生,兩位負責開發 Google 匯出這項服務。它到底有什麼用途?
Google 隱私權與安全性團隊工程總監 Stephan Micklitz:舉例來說,Google 匯出可以將儲存在 Google 雲端硬碟的相片、聯絡人、電子郵件、日曆項目或音樂檔案下載到電腦上,或轉移到其他供應商的服務中。
Google 匯出產品經理 Greg Fair:我太太和我有兩個小孩。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我們拍了一堆孩子的相片,準確來說是 600 GB 的相片。我們把這些相片全部存在硬碟,結果硬碟壞掉,幸好我當時在 Google 相簿有留備份。接下來我只要使用 Google 匯出,把相片下載到新的硬碟上就行了。
Google 產品經理 Greg Fair 負責開發 Google 匯出。透過這項服務,使用者不僅能下載 Google 服務中的資料,還能將這些資料轉移到其他供應商的服務中。
一般人會怎麼用匯出功能?
Fair:主要是備份放在 Google 雲端硬碟的所有資料。
Micklitz:這其實有點說不通,資料放在 Google 雲端硬碟,其實比存在家裡的硬碟要安全得多。
Fair:在家裡,貓咪可能尿在硬碟上、被孩子弄壞,甚至發生火災。在 Google,每個檔案都會在不同伺服器上儲存好幾次,超級安全。
但 Fair 先生,你還是會把資料備份到硬碟上!
Fair:那是因為我太太有在用圖片編輯軟體,在這種情況下,把圖片存在雲端不方便。
「在 Google,每個檔案都會在不同伺服器上儲存好幾次,超級安全。」
Greg Fair
原來如此。
Micklitz:我自己雖然沒有在用修圖軟體,但還是會把照片全部備份到硬碟。畢竟這是我的資料,我還是希望手邊有實體備份。
你為什麼會有這種「不理性」的行為?
Micklitz:這些照片承載許多回憶,對我們來說,意義深遠。身為使用者,我不希望把照片全部交給一家公司來保管,就算是我任職的公司也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資料轉移服務這麼重要。即使存在雲端,使用者也能隨時拿回來。
Google 何時開始重視「可攜權」?
Fair:已經十多年了。我們一開始是先開發一些獨立的資料轉移服務,到了 2011 年才推出集中式解決方案:Google 匯出。在那之後,我們整合了越來越多 Google 服務,到今天,Google 匯出已經支援 40 多種服務。
許多使用者會將資料下載到電腦上,但很少將資料轉移至其他服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平衡的現象?
Fair:目前使用者可以將 Google 服務中的資料轉移至 Dropbox、Box 或 Microsoft Office 365,也可以反過來。我們很多競爭對手還沒有提供這種服務。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在 2017 年啟動了資料移轉專案,並在 2018 年 7 月正式宣布此專案。這是一項開放原始碼專案,為公司提供免費程式碼,讓他們可以建立資料轉移功能,在不同服務之間無縫轉移資料。
Micklitz:假設某間新創公司開發出很棒的新服務。對小公司來說,自己打造資料轉移解決方案的成本太高了。他們可以改去「資料移轉專案」,把需要的程式碼移到公司軟體裡使用。
工程總監 Stephan Micklitz (右) 負責處理全球 Google 的隱私權與安全性問題。他在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攻讀電腦科學,2007 年底開始在 Google 慕尼黑辦公室工作。
但這對你們有什麼好處?為什麼你們會希望我換成別的供應商?
Fair:我們希望你用 Google 服務,是因為 Google 服務最好用,而不是因為你覺得沒辦法把資料帶去別的地方。
2018 年 5 月生效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包含資料可攜權的相關規定。你們當時有配合這些規定調整 Google 的資料下載工具嗎?
Fair:我們在 2016 年第一次讀到這項法規時,就發現我們在資料可攜權這方面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我們當時其實已經在這個議題投入不少心力和時間。
Micklitz:這個議題終於獲得應有的重視,我們覺得這是好事。目前可攜權還是小眾領域,沒有太多使用者感興趣。但我們相信,這個情況會在幾年內有所轉變。
「我的孩子應該要能像我一樣,保留童年時拍攝的相片。」
Stephan Micklitz
為什麼?
Micklitz:使用者才剛開始將資料儲存在雲端。但假設某間公司破產了,而你的資料儲存在該公司的伺服器上。你肯定會希望自己能夠拿回這些資料。還有就是資料持久性。就像我現在還能看著父母親那些泛黃的老照片一樣,我的孩子應該也要能保留童年時拍攝的相片。
你希望數位相片和用底片拍的相片一樣,能夠長久保存嗎?
Micklitz:當然。廣義來說,這也是資料保護的一個面向:50 年後,我還是能夠使用今天儲存的資料。
.
攝影:Conny Mirb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