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信賴的
資訊和內容
Google 致力在提供資訊和保護使用者與社會之間作出適當平衡,並且認真看待這項重責。我們目前是提供值得信賴的資訊和內容,並透過保護使用者免受侵害、發放可靠資訊,以及與專家和機構攜手合作,締造更安全的網絡環境。
保護你免受侵害
防止濫用行為
我們採用機器學習防護技術,保障使用者免受濫用內容侵害。Gmail 每分鐘自動封鎖接近 1,000 萬封傳送至收件匣的垃圾郵件;而「Google 搜尋」則設有相關工具,避免自動完成功能建議可能有害的查詢內容。自動偵測技術有助 YouTube 高效地大規模移除有害內容。在 2023 年第 2 季,在因違反政策而被移除的 YouTube 影片當中,93% 均由系統自動偵測。我們亦為生成式 AI 工具加入安全防護,盡可能減低不法分子用這些工具製作有害內容的風險。
此外,所有 Google 產品均受 一系列政策 管限,當中列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內容和行為。我們會持續修改和更新政策,以應對日益湧現的風險。在 AI 發展方面,我們亦會根據「 AI 原則 」開發產品,並在每款 AI 應用程式推出前進行測試和評估。
偵測有害內容
壞份子手段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更努力偵測 Google 產品中的有害內容。AI 可協助我們大規模偵測各平台上的濫用內容。採用 AI 技術的分類器有助我們快速標示需要移除或送交人手審查的潛在有害內容。2022 年,自動執行管制行動技術助我們偵測並封鎖了超過 5,120 萬個帶有仇恨言論、暴力內容和有害健康聲稱的廣告。此外,突破性 AI 科技大型語言模型有機會令偵測和評估有害內容所需的時間大幅減少,特別是防範日新月異的風險。
我們亦會與專門舉報疑似有害內容的外部機構合作。Google 和 YouTube 均會參考數百個優先舉報者的意見。這些機構遍佈全球,並具有特定文化和領域的專業知識,負責向我們上報內容以作審核。
合適應對
我們採用人手和 AI 科技評估可能違反政策的行為,並對舉報內容作合適應對。一旦發現違規內容,我們可限制或移除內容、停用其營利功能或採取帳戶級別的行動,以減少日後的濫用情況。
2022 年,「Google 地圖」封鎖或移除了超過 3 億項虛假內容、1.15 億個違反政策的評論,以及 2,000 萬次試圖製作虛假商家簡介的行為。而在 2023 年第 2 季,YouTube 針對違反《 社群指南 》規定的行為,移除了超過 1,400 萬個頻道和 700 萬部影片。
為評估內容的相關背景和細微差異,並減低過度移除的風險,我們邀請了約 2 萬位專業受訓審查員擔任各種職務,包括執行政策、管理內容,以及評估各項 Google 產品和服務的舉報內容。
如創作者或發佈者認為我們錯判,可就我們的判決 提出上訴 。
提供可靠資訊
智能演算法
提供各種工具助你評估內容品質
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
YouTube 內容
我們結合人手和科技方式,致力移除違反政策的內容。
我們提倡權威來源的新聞和資訊,並向觀眾提供相關背景資料。
我們致力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內容,減少踩界內容和有害不實資訊散播。
我們透過「YouTube 合作夥伴計劃」(YPP),向值得信任的創作者分享廣告收益和各種其他收入來源,以作獎勵。截至 2022 年 6 月的三年內,我們已透過「YouTube 合作夥伴計劃」向創作者、歌手和媒體公司發放超過 $500 億美元。
共創更安全網絡
交流知識以保障使用者安全
我們與來自公民社會、學術機構和政府的專家合作,聯手解決各種全球問題,例如不實資訊、廣告安全、選舉誠信、AI 內容管理,以及打擊網上兒童剝削行為等。我們亦會發佈研究結果,並向學術機構提供數據,促進研究領域進一步發展。
YouTube 會定期向獨立的「 青少年及家庭諮詢委員會 」諮詢產品和政策更新事宜,包括我們的 青少年原則 ,以及一系列針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產品更新 。
與專家聯手打擊非法內容
我們亦與合作夥伴聯手發掘和分享明確的濫用內容訊號,協助移除整個生態系統的濫用內容。我們每年與美國國家兒童失蹤與受虐兒童援助中心分享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性虐待內容雜湊;並參與 Project Lantern 計劃,協助科技公司以安全又負責任的方式分享訊號。除此之外,YouTube 共同創立「全球網絡反恐論壇」(GIFCT),集合科技界、政府、公民社會和學術機構的力量,攜手打擊網上恐怖主義和暴力極端主義活動。
支援致力宣揚網上安全的機構
為協助世界各地機構宣揚網上安全和媒體素養,我們推出各項設計嚴謹的計劃,例如 Be Internet Awesome、YouTube Hit Pause 頻道和 Google News Lab 等,致力提供相關訓練和資源。此外,Google 和 YouTube 亦宣佈向「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 資助 $1,320 萬美元,支援聯盟旗下的 135 個事實查核機構。這項合作計劃合共幫助超過 55 萬位記者發展數碼驗證技能,同時為 260 萬位記者提供網上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