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控管中心:Google 帳戶

Stephan Micklitz 和 Jan Hannemann 花費多年時間開發相關工具,讓使用者可決定哪些資料要提供給 Google,哪些則只有自己能夠存取

當 Stephan Micklitz 告訴別人自己任職於 Google 時,對方往往會問:「你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資料?」對此他表示:「資料可以讓 Google 產品更加貼近你的需求,例如以適當的語言提供搜尋結果,或是建議需時最短的返家路線。但我總是會提醒對方,你可以選擇 Google 儲存資料的方式,並決定是否要讓 Google 的產品利用這些資料來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服務。對方通常要親自見識我所說的控制項後,才會相信我!」

「我們想讓這項服務貼近使用者的個人需求,並讓版面配置更清楚明瞭。」

Jan Hannemann

Micklitz 從 2007 年起便任職於 Google。他是最早加入 Google 慕尼黑團隊的員工之一,且很快就成為線上安全性和資料隱私相關計畫的領導者。自 2010 年起,Micklitz 負責主導了幾項重大 Google 產品的全球開發作業,目的是要加強線上安全性和隱私防護。他認為,Google 在 2008 年將相關部門的總部設在德國,可說是明智之舉。Micklitz 回憶道:「Google 當時想在隱私權議題討論熱度最高的地方設立據點。」

在那之後,一切已大不相同。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 在 2018 年 5 月 25 日生效,規範了個人資料的使用與儲存行為。Micklitz 記得在 2016 年與同事首次閱讀法條內容的情形,他表示:「Google 當時已推出的許多控制項和工具皆符合 GDPR 的規定,但我們顯然還有待努力的部分。」現在他要帶我走進會議室,與他的同事 Jan Hannemann 碰面。

工程總監 Stephan Micklitz (左) 負責處理全球 Google 的隱私權與安全性問題。他於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攻讀電腦科學,並從 2007 年下半年起於 Google 慕尼黑辦公室服務。

Google 在 2009 年推出自家第一個資料隱私工具:Google 資訊主頁。這項工具是由 Micklitz 和他的團隊負責開發,且多年來還新增了其他功能。自 2013 年起,使用者可透過閒置帳戶管理員管理自己在 Google 服務中的數位遺產。此外,Google 資訊主頁在 2014 年和 2015 年還分別加入了安全設定檢查隱私權設定檢查。這些新工具可逐步引導使用者檢查自己的資料隱私和安全性設定。

2015 年推出的「我的帳戶」整合了所有 Google 服務,前所未有的一站式控管中心可供使用者查看 Google 儲存的個人資料、自行決定要刪除的資訊,以及關閉會儲存資料和追蹤線上活動的功能,還可選擇停用個人化廣告。「我的帳戶」在推出後仍持續加入新功能,且不斷精進改善。

「我們必須讓每個使用者都能選擇 Google 可保存的資訊。」

Stephan Micklitz

這項服務在 2018 年 6 月再次大幅改良,並從「我的帳戶」變成「Google 帳戶」。除了 Stephan Micklitz,產品經理 Jan Hannemann 也共同負責進行這項改良計畫。Hannemann 是電腦科學博士,從 2013 年起任職於 Google 的慕尼黑辦公室。他不僅協助打造「我的帳戶」,且至今仍負責改善 Google 帳戶服務,他的同事甚至為他取了「Google 帳戶先生」的綽號。

Hannemann 使用他的智慧型手機來說明 Google 帳戶的新設計:「我們想讓這項服務貼近使用者的個人需求,並讓版面配置更清楚明瞭,尤其是在螢幕較小的行動裝置上,版面更需要調整改善。」Stephan Micklitz 拿起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並開啟應用程式做進一步的解釋:「當我執行這項服務時,軟體會提供一些選項,例如讓我選擇進行安全設定檢查。透過此功能,我很快就能查看 Google 是否有提供什麼樣的建議,協助我提升 Google 帳戶安全性。」

Jan Hannemann (左) 是 Google 帳戶 (舊稱我的帳戶) 的產品經理。此服務為一站式控管中心,可讓使用者檢查自己的安全性與資料隱私設定。

Google 會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全球使用者利用個別服務的情形,以及使用者的普遍態度,而這類問卷調查的結果,正是 Micklitz 和 Hannemann 開發產品時的重要依據。Hannemann 指出:「對於將自己的個人資料交由他人使用,歐洲人 (尤其是德國人) 往往比美國人更容易抱持懷疑態度,當然,這和我們的歷史有關。」 並非所有使用者都反對讓 Google 儲存自己的資料。Hannemann 表示:「智慧型手機可以提醒使用者該前往機場了,有些人認為這類功能相當實用。有些人則喜歡自動完成功能,覺得讓搜尋引擎預測搜尋字詞的剩餘部分很方便。但如要享有這些功能和許多其他功能,使用者必須允許 Google 的產品使用他們的資料,以便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服務。」

Stephan Micklitz 指出,每個人的隱私權需求都不盡相同,不可能有一體適用的隱私權解決方案,而且使用者的需求會隨時間改變。他表示:「我們必須讓每個使用者都能選擇 Google 可保存的資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會持續改善相關工具。」

照片來源:Conny Mirbach

資訊安全

瞭解跟世界上其他公司相比,Google 如何保障更多使用者的線上安全。

瞭解詳情